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党建工作  课程思政  本科教学  研究生工作  科研工作  员工工作  人才招聘  员工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研究生工作>>培养方案>>正文
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代码:085201)培养方案
2020-03-28 18:40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介绍

机械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它是一个传统的工程领域,自人类有史以来,就为生产活动所关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乃至当前的信息革命,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同机械工程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它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工程领域,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机械产品和生产过程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等工程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

设置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和培养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是为实施科教兴国促进科技教育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我国工矿企业和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研究方向有: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电子工程;3.机械设计及理论;4.车辆工程。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机械设备设计、生产制造、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机电液一体化技术、试验技术、机械性能分析技术、使用维修理论及技术。具有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生产设备管理及使用维修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业,其中学位(毕业)论文课题研究和撰写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经学院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提前申请学位(毕业),但学习时间不能少于2年。

四、培养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课8学分),非学位课≥10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1学分。

课程设置及相应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编号

课时

学分

开课时间

备注

公共课

1

英语

48

3

第1学期

必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第1学期

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第2学期

4

工程伦理

16

1

第2学期

专业课

5

数值分析

32

2

第1学期

6

数理统计

32

2

第1学期

7

实验设计与工程应用

48

3

第2学期

方向1

选不少于4学分

8

程序设计方法

32

2

第2学期

9

测试技术与机械故障诊断

48

3

第2学期

10

虚拟样机工程技术

32

2

第2学期

11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第2学期

方向2

选不少于4学分

12

机械动力学与动态分析

48

3

第2学期

13

现代控制理论-方向2

32

2

第1学期

14

机械动力学

32

2

第2学期

方向3

必选

15

有限元法

32

2

第1学期

16

现代控制理论-方向4

32

2

第1学期

方向4

选不少于4学分

17

机械动力学

32

2

第2学期

18

车辆系统仿真与优化

32

2

第2学期

19

现代物流运输管理

32

2

第2学期

2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32

2

第1学期


21

科技英语与论文写作

32

2

第2学期

22

现代制造理论与技术

48

3

第2学期

23

液压控制系统

32

2

第1学期

24

现代热泵空调技术

32

2

第2学期

25

软件工程

32

2

第1学期

26

虚拟样机工程技术

32

2

第2学期

27

现代数控理论

32

2

第2学期

28

逻辑控制系统设计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

32

2

第1学期

29

程序设计方法

32

2

第2学期

30

实验设计与工程应用

48

3

第2学期

31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嵌入式设计

48

3

第2学期

32

机器人技术

32

2

第2学期

33

机械设备故障预测及健康管理

32

2

第2学期

34

机电伺服运动控制原理

48

3

第2学期

35

可靠性工程

48

3

第2学期

36

机械优化设计

48

3

第1学期

37

计算结构力学

48

3

第2学期

38

疲劳设计

48

3

第1学期

39

分析力学

32

2

第2学期

40

机构动力学

48

3

第2学期

41

非线性振动

48

3

第2学期

42

机器人机构学

48

3

第2学期

43

连杆机构分析与综合

48

3

第2学期

44

计算机辅助工程

48

3

第2学期

45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32

2

第2学期

46

计算机图形学

32

2

第2学期

47

现代控制理论

32

2

第1学期

48

现代力学导论

32

2

第1学期

49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32

2

第2学期

50

汽车故障诊断与应用

32

2

第1学期

51

高等运筹学

32

2

第1学期

52

有限元在固体力学中的应用

32

2

第1学期

53

试验设计与统计

32

2

第1学期

54

农业机械化技术

32

2

第1学期

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测试技术(方向1)

不计

学分

同等学力、跨专业补修

2

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方向2)

3

机械设计(方向3)

4

理论力学(方向3)

5

材料力学(方向3)

6

汽车理论(方向4)

注意:申请学位的成绩要求为学位课成绩≥70分,非学位课≥60分。补修课程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成绩为及格及以上。

五、实践环节要求

专业实践是本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结合实践教学在1年内完成。结合导师的应用型科研课题开展实践教学的,由员工提出实践教学计划,导师签字后,报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办公室备案,学位论文答辩前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到生产单位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员工提出实践教学计划,导师签字同意,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前往,实践教学计划交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办公室备案,学位论文答辩前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由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外指导教师)给出成绩。

六、学术活动要求

参加相关学科学术活动5次以上得2学分,低于5次不得学分。

七、文献阅读要求与开题报告

在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与拟选课题有关的属本学科近10年的国内外文献50篇以上,其中英语文献不少于10篇。文献综述要叙述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在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关键技术或难点、阐述所选方案的依据。文献综述应把握所研究课题在学科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文献综述不少于4000字。

论文选题应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技术难度和先进性、工作量,又要与本单位工作实践相结合、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同时满足论文审核的基本要求。

确定选题后须进行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初完成。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为:(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7)主要参考文献。(8)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字。

开题报告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学科负责人、研究生秘书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开题汇报工作,职能部门负责发布考核时间段(一般一个月内)、收集考核结果。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导师(组)组织具有硕士生导团队格的教师、或具有正高、副高职称资格的教师组成,一般不得少于5人,并选择一名教师或专家担任评议小组组长。

开题报告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初完成,不合格者应在三个月之后半年内再次进行开题汇报。开题内容有争议情况下,可以提交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裁定。

研究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对选题做方向性更换的,需要本人提出申请,由导师和开题评议小组认可批准后,方可按新选题进行研究工作。

八、中期考核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办法遵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具体考核时间由学院自定,但必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九、学位(毕业)论文要求与评阅

(一)学位(毕业)论文的基本标准

1.规范性要求

(1)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新见解;

(2)学位(毕业)论文一般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与摘要、目录、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等;论文要求有500汉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其对应的英文摘要,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有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20篇左右,大部分应为近5年内中外文期刊文献,并按规定的格式用计算机打印,按学校统一要求装订成册。

(3)学位(毕业)论文要求文字简明、图表规范、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正确,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4)学位(毕业)论文数字一般不少三万字。

2.质量要求及内容要求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员工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双盲”评审,送审工作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需聘请两位与论文有关的学科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在同一单位的外省专家评阅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完成后,须经导师审阅同意或通过由学院组织的预审(如预答辩等方式)后,方可提交评阅。

论文评阅一般采取同一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评审,学院研究生秘书或答辩秘书负责将评阅材料直接寄出和回收。学位申请者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专家名单须对学位申请者保密,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

论文评阅时间不得少于15天。

论文评阅后,如两位论文评阅专家对所评阅的论文明确认为“达到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可以参加答辩”,方能进行论文答辩;如两位评阅人均持否定意见,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可再增聘一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果增聘评阅人仍持否定意见,则不能进行论文答辩。未能通过评阅的硕士学位论文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可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评阅一次。对于论文重新评阅仍不通过者,学校不再受理其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本学科硕士研究生须具备的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修满所规定的学分;

(2)用于学位(毕业)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3)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科研成果要求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4)在导师指导下,撰写一篇符合本学科要求的学位(毕业)论文。

(二)硕士研究生毕业与学位授予工作须同时进行。

(三)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学习年限内达到学位申请条件,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硕士研究生,按要求进行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授予条件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由学院负责组织进行,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3至5人,委员至少应为本学科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且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主席一般由具有硕士生导团队格的教授担任。导师不能作为其指导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秘书。

(五)答辩通过者,满足相应条件要求,可颁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六)在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时,未能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但可以提供论文正式录用通知者,可先参加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及授学位,发放毕业证书,待论文在线或正式发表后发放学位证书。

(七)如果申请提前毕业,需要完成正常毕业研究生的条件外,其科研成果应满足以下要求:应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至少2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取得2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发明专利(通过实审)、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取得登记证书)。

本培养方案适用于2019级机械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并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解释。

关闭窗口